8.01.2011

雲端時代App的進化

“雲”時代的來臨正在改變App和運營團隊之間的關系,一場不能避免的變革正在進行。鑒於移動終端的局限性,移動終端上的APP由本地化應用(Native App),到混合型應用(Hybrid APP),再到基於WEB的應用Web App,這一連串的變化都源於技術的更新和市場的需要。

大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大家口中的“雲”,眾說紛“雲”啊。從當時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很概念的東西,看的我是一頭霧水。後來斷斷續續也一直在關注着“雲”,直到我讀到一篇文章後開始對“雲”開始真正地有點理解。那篇文章的名字忘記了,文章內容大致是作者預測了押寶Chrome OS的穀歌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選擇發展桌面系統的微軟。現在再思考一下有了更深刻理解,以下就是我對“雲”時代App的進化的一些看法。(本文只討論網絡應用類型的App)

一、模型假設(一)

    1. 通訊技術發展早期,用戶手機上網平均速度約20KB/S~50KB/S;
    2. 移動終端上網資費非常高,只有少數用戶願意支付相對高昂的費用;
    3. 手機終端上處理器很弱,手機內存也很小,各種硬件配置很低;

處於這種狀態下,少數用戶嘗試使用手機上網,而且手機上網服務資費相對較高,多數手機上網的用戶通過手機內置的瀏覽器來瀏覽為數不多的為手機而優化的頁面。很少人會去關心用戶體驗,是否能夠獲取內容成為這時人們主要想解決的問題。

後來,聰明的人類為降低手機上網流量造成的資費和網絡問題想出了更好的方法來實現移動終端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接着本地化應用(Native App)應運而生。通過本地構建好客戶端,網絡上構建服務端,實現已經構架好的本地化應用實現網絡信息的獲取。手機QQ也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早期的第三方手機瀏覽器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進入大家的視野,這些Native App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手機上網的流量和網絡問題。但是一些移動終端上的用戶體驗開始出現,很多手機瀏覽器上的交互已經做得不錯了。現在在倒回去看最早版的移動QQ,很多感慨。想想當時的手機就十幾M的內存,100來M的CPU,想實現多好的交互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實在很難。

再後來,手機硬件的發展也迅速起來,手機處理器性能大大提升,一般為200MHZ~400MHZ的處理器,內存幾十M到一百來M不等。這只是令人振奮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移動終端系統的發展,這使得更多的交互得以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可以通過各種系統的交互機制來實現。軟件和硬件的發展讓更多效果得以現實,但是不給力的移動終端網速始終制約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本地化應用(Native App)還是在應用中還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比如說移動終端連接網絡速度慢,只能通過架構好的框架來獲取所需內容,以最小的網絡流量實現最大化的用戶體驗。但是本地化應用(Native App)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跨平台造成的巨大費用。

二、模型假設(二)

  • 通訊技術進一步發展,平均用戶網速上升到100KB/S~300KB/S;
  • 移動終端上網通訊資費較高,普通用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嘗試使用;
  • 移動終端上的處理器的工作頻率越來越高,可用內存越來越大;

處於這種狀態下,用戶希望在獲得更多的內容的同時獲取更好的體驗,而本地化應用(Native App)的生產商則希望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實現既跨平台,又讓開發費用大大降低,所以這時候該是混合型應用(Hybrid App)上場的時候了。混合型應用是我直接譯過來的,它表面上看上去像是一個Native app,真正核心是一個WEB App,只是外面加了一個UI WebView的框架或者說殼。這樣的應用比較容易實現開發和跨平台,現在也有很多產品可以支持Hybrid App的開發,比如jQuery mobile、Sencha Touch等。對用戶來說差別不大,但是對開發者來說,這其中的差異卻不容忽視,因為這意味着他們無需針對各個手機操作系統重新編寫應用,而是可以選擇用HTML、CSS和JavaScript編寫其中一部分代碼,並在多個平台上運行應用程序。開發者在不犧牲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了開發成本,使得混合型應用(Hybrid App)更容易被開發者和用戶接受。

三、模型假設(三)


  • 通訊技術發展較高水平,平均用戶網速達到1M/S以上;
  • 移動終端上網通訊資費水平普通用戶可以接受;
  • 手機處理能力足以處理大多日常需要的操作;

直到這裡,我想讓大家在回到前面所說的穀歌押寶Chrome OS這件事情,想想“雲”時代的來臨是否能不拉上移動互聯網,想想前一陣子喬布斯在發布會上介紹的IOS5裡面的iCloud,想想“雲”時代來臨的時候移動互聯網是什麼樣子的。基於WEB的WEB App在模型假設的第二階段已經出現,但是當時為什麼沒有實現推廣和普及呢?我們通過最後一個假設來揭曉答案。

四、模型假設(四)

  • 無線網絡暢通阻礙 ;
  • 資費非常低;
  • 技術無障礙;

想對其他假設最後一個最極端,也更容易說明WEB App如何更能適應將來的發展。想想!!!你所需要的所有文件都在“雲”上,你所需要的服務也在“雲”上,你所需要工作環境也在“雲”上,一切都在“雲端”,你只需要打開你的手機(隨身攜帶的瀏覽器)連接網絡,在暢通無阻的無線網絡上自由索取你需要的,如服務、圖片、音樂、影片,也可以做你想做的,比如工作、社交、遊戲等等。你不必擔心資費問題,因為資費完全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實現這一切你只需要通過“雲”,基於你的手機——你的那個大瀏覽器,打開各種WEB App,開發者只需要更新自己的WEB App就可以實現跨平台,就是這麼簡單。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最低的開發成本,最低的維護成本,最大的邊際效益。從用戶來說,一切只需要從“雲”開始,WEB App只和開發者有關系。

五、總結

我知道一定不會這麼簡單,我想我的假設會在一定層面和一定程度上變成現實,只是我不知道那個具體的“點”在哪裡,也許是在4G時代或者5G時代,網速和資費是我這個假設的兩個根本。也許我應該再分細一些的,希望大家能看的懂。

來源:Haizon

0 留言:

發佈留言

您使用留言則表示同意及遵守使用條款及守則

建議: 為方便留言回覆,請不要用匿名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