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11

互聯網中博客為什麼不能成為社區?

楔子

部門的技術經理某天晚上和我討論。推薦(或者分享神馬的)這個互動為什麼在網易博客裡做不起來?大的觀點大家是一致的:人群原因。細細想來這其實觸及到了社區的一些根本。

網易博客的人群的確不適合,那麼具體不適合的原因是什麼?推薦這個動作產生的動機實際上有這幾種:

  • 1.我推薦給我的好朋友看。這種情形很常見,QQ密友群裡經常可以見到大家分享最近的趣事。
  • 2.我推薦和我興趣一致的人看。這是垂直社區裡的情況,推薦的內容和被推薦者的素質需要大部分一致,否則對牛彈琴。
  • 3.這TMD實在太好笑了,我一定要推薦給大家看!這實際上已經是人的表達需求,而非推薦了。最常見的就是生活中聽到一個笑話,默默記在心裡,然後講給身邊的人聽。而在互聯網上,就多了傳播給陌生人的可能。這種情形實際上是內容足夠強大,到了可以忽視推薦者和被推薦者的程度
  • 4.這是意見領袖的話,作為粉絲我一定要推薦。和3類似,已經有了表達需求。這種情形實際上也是內容足夠強大。

那麼在網易博客裡大部分的博主的交際圈很混雜,這是當初“博友”導致的,於是推薦很難做起來。因為大多數用戶的“博友”們,雜七雜八的什麼樣的人都有,並不能聚焦在一個興趣點上。同時我產生的內容和想推薦的內容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這叫人如何推薦?用戶會推薦一篇設計專業方面的文章給那幫小學同學?

以網易博客的現狀,只能是用戶推薦內容給興趣一致的人看。而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產生推薦操作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同好圈子的人,即是他們已經形成了基於興趣的關系。而要想把整個網易博客的用戶都遷進社區,這顯示是不可能的。

什麼是社交?

推薦這個動作本身是沒錯的,而只是土壤出了問題。思考清楚這個問題得從社交的本源上來看。什麼是社交?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就是make friends,有時也是make enemies。這裡的make friends不全指“交朋友”,也包括單相思,崇拜、欣賞都是。用戶在一個社區裡的所有行為,都應該是以make friends或不小心make enemies為目標的。有了這個概念,就不難想清楚為什麼用戶不願意推薦設計專業的文章給小學同學看了。

那社區到底是什麼?很多人認為社區把一批關系緊密的人放在一起就會自然生長起來,這是錯誤的概念。社區裡必須要有“關系緊密的人”和“關系不緊密的人”。想一下家庭和小區的區別,沒有人會把一個家庭叫做社區,因為家人是關系緊得不能再緊的人,家人的互動已經不是社交(誇張說法);而在小區裡,你有可能和小區門口的保安成為朋友、有可能和便利店老板成為朋友、有可能和對門鄰居成為朋友,你在和這些關系不緊密的人打着交道,存在着很多可能,這就是社區,這就是社交的魅力。

而一個好的社區網站所要做的兩點就是:方便聯系緊密的人常常聯系,方便人們和聯系不緊密的人社交。而實際上第二點更為重要。大多數網站只做好了第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發現社區不活躍的原因。那麼如何方便人們和聯系不緊密的人社交呢?

首先,你得讓人們知道這個網站的用戶不是你全都認識的,這個網站上發生的一切不是全都在你眼皮底下的。這也是博客和社區的區別。而網易博客所做的社交化的努力,在這一步上失誤了。用戶在個人中心裡看完好友們的動態,就沒了。在人人上,你會發現除了feed頁,用戶也經常去公共分享頁;在豆瓣上,你會發現除了自己那點小地方,外面的世界不要太廣闊。很多網站會把重心完全放在feed頁上,因為那些成功的社交網站的feed頁都是光彩奪目的。於是在初期,這些網站就會死掉,對於用戶來說,社區不是你的feed頁如何,而是這是一個真的社區,不是只有我和我的同學在玩過家家。在這裡有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有足夠多的用戶,那麼feed頁肯定會很精彩。但是當用戶數不是那麼多的時候,一個用戶列表頁就足以解決問題。在社區的最開始就要讓用戶知道這裡有這麼多有趣的人。

博客為什麼不能做社區?

這是個偽命題,博客肯定能做社區。UCDchina是社區、九點是社區、當年的抓蝦和鮮果也是社區。

我以前常去UCDchina看文章,我對一些人默默贊歎,對一些人默默鄙視;對那些我贊歎的人,我去follow他們的推;同時我也曾努力的寫好日志,登上UCDchina,讓別人也認識我;我滿足了。UCDchina沒有feed頁、沒有關注、甚至都不讓評論,但這些都不妨礙它是一個好社區,因為它滿足了用戶make friends的需求,也不小心造成了make enemies。它只不過是把用戶產生關系之後的剩余動作全部交給用戶自己了,這其實是一個很開明的婚姻介紹所。它依賴於強大的編輯推薦系統,並不允許任何多余的操作以產生雜質。這其實是網易博客一個很好的方向。

抓蝦差一點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社區,只差一點。抓蝦已經實現了豐富的內容、足夠多的用戶、基本的關系(意見領袖),已經大大滿足了用戶看的需求。亂花漸欲迷人眼,東西太多了,抓蝦不停的在給用戶看更多更好的內容上下狠功夫,可是如果不控制質量和數量,這條路只能一直走到黑(UCDchina在10年下半年後也有這個問題)。而在這麼好的基礎上,抓蝦實際上是可以做成中國的digg的。差就差在方便人們和聯系不緊密的人社交,抓蝦如果能做一個在訂閱下面直接評論,也會滿足一點人們社交的需求。單單只看大量的文章(分門別類的),用戶是很難make friends的。這也是為什麼抓蝦在還是小蝦米的時候,推薦很火,大家都愛看;而當成為一只基圍蝦時,發現用戶的關系愈來愈淡,最後接近沒有了,於是也失去了成為大龍蝦的機會。

再看看digg或者delicious的變化,在內容數量到一定基礎上之後,就開始大力發展關系。因為內容大量增長後,質量必然下降,能留住用戶的只有粘性,而方便人們社交就是產生粘性的辦法。digg和delicious最初都是發展自己內部的關系,至少不壞。現如今digg采用和twitter、facebook、google連接來做關系,而delicious也和twitter在內容傳播上打通了。

如前文所述,網易博客做垂直的興趣社區還是有前途的,因為已經有了內容和用戶,只需搭一個設計良好的網站將他們聚攏起來。然後若求社區的高速發展,則是不可能了,因為這在網易博客的用戶形成關系的過程中已經定型了。不但是網易,新浪、騰訊、搜狐皆如此。

0 留言:

發佈留言

您使用留言則表示同意及遵守使用條款及守則

建議: 為方便留言回覆,請不要用匿名方式 留言。